欢迎访问陕西省康复医院官方网站![我院全年实行无节假日门诊!]
陕西省康复医院官方网站

陕西省残疾人康复中心(陕西省康复医院)康复工作汇报


  陕西省残疾人康复中心(陕西省康复医院)康复工作汇报

  一、基本情况

  陕西省残疾人康复中心(陕西省康复医院)始建于1968年,前身为陕西电子医院,1995年随“三线”单位调整由商洛搬迁至西安。为适应加快我省残疾人事业发展的需要,省政府2001年2月以陕政办通[2001]5号决定通知,将陕西电子医院划归陕西省残疾人联合会主管,行业归口省卫生厅,定名为陕西省康复医院。2004年12月省编办以[2004]167号文件批准将陕西省残疾人康复中心的牌子加挂到医院,即现在的陕西省残疾人康复中心。

  中心位于西安市高新区电子工业园区,是与陕西省康复医院两块牌子、一套人马的医疗康复机构。占地30亩,周边有固定及流动人员达40余万人。中心(医院)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尤其是划归省残联管理后,经过一期门诊楼、家属楼,二期住院大楼的建成及投入使用以后,中心(医院)的业务量成倍增长。现有业务用房33000平方米,可供开放标准床位500张左右的中型医院规模。目前实际开放400张,现有在岗工作人员510人,其中正式在册职工296人(包括管理人员25名,业务技术人员271人),具有副高以上职称31人,中级职称100余人,临时聘用人员214人;开设临床医疗康复科室21个(主要康复科室有儿童康复科、康复训练科、低视力康复科、脊柱截瘫康复科、骨关节康复科、神经康复科、残疾人流动眼科医院、耳鼻喉科、基层康复指导部、心理咨询门诊等),医技功能检验科室9个;年门急诊量达到15万人次,年住院、出院病人8000余人次。

  二、职能职责

  2001年省政府决定将医院整体划归省残联主管,要求医院坚持面向残疾人,面向社会,逐步发展成为医疗、康复、科研、培训为一体的综合性医疗康复机构。

  2004年陕编办发[2004]167号文件,同意将省残疾人康复中心的牌子加挂到省康复医院,医院服务对象、性质发生了重大的改变。

  2005年省残联 [2005]118号文件,明确了省残疾人康复中心的牌子加挂到省康复医院后,应承担以下七项康复工作:

  1)在省残联的领导下,承担全省残疾人康复业务的技术指导工作。

  2)协助省残联完成各项康复工作任务和切合实际的其它业务,成为为残疾人提供综合康复服务的示范窗口。

  3)培训康复技术专业人才和残疾人工作者、宣传、普及康复知识和残疾预防知识。

  4)指导全省各级残疾人康复机构的业务建设。

  5)推进社区康复工作,建立社会化康复训练服务网络,推广实用技术,组织上门服务。

  6)管理好“复明一号”手术车队(省残疾人眼科流动医院)。

  7)开展学术和康复研究工作,并注重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利用。

  三、主要康复工作开展情况

  在省残联党组、理事会的正确领导下,在省残联康复部指导下,依托医院的资源优势和康复中心的项目优势,中心确立了“以医疗带康复、以康复促医疗”的发展思路,不断扩大康复服务业务。目前中心承担的国家、省上康复项目有:

  1、白内障复明工程;

  2、低视力康复(助视器的验配);

  3、贫困肢体残疾儿童手术矫治;

  4、长江新里程二期项目(贫困脑瘫儿童康复训练及预防);

  5、孤独症儿童康复机构试点;

  6、贫困精神病患者免费住院医疗救助;

  7、中国中西部康复人才培养项目(JICA项目);

  8、社区康复服务的推进与技术指导、全省康复人才培养等。主要康复科室11个。实施“以医疗带康复、以康复促医疗” 的发展思路以来,取得了医疗和康复工作的共同发展。医疗工作连续五年保持快速增长,门急诊病人2001年45360人次到2007年达137459人次;住院病人2001年1913人次,到2007年达6613人次;手术例数2001年456人次,到2007年达2294人次;业务收入从2002年的679万元,到2007年的4170万元;康复设备累计投入400多万元。康复工作从无到有,全院大康复理念基本树立。2007年完成贫困肢体残疾儿童免费矫治手术230例(从2005年至今累计完成491例);实施白内障复明手术2560例;进行低视力验配350人次;接受贫困精神病患者免费住院医疗救助50人;开展脑瘫儿童康复训练48人,孤独症儿童康复训练5人,开展残疾儿童家长培训286人次;进行肢体残疾人康复训练18247人次;完成残疾等级评定296人;举办全省康复骨干培训班2期,培训150人,其中有12名专业技术人员取得了省卫生厅授予继续教育学分;实施了“康复服务培训到基层”项目,举办社区康复员培训班3期,培训社区康复人员300人;开展院内康复讲座9期,外出学习9 人次,在国省级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8篇,承担省级科研课题1个;初步确立了中心在全省残疾人康复工作中的技术资源与示范窗口的地位。同时,努力做好各项康复工作任务。“复明一号”手术车经卫生厅批准为“陕西省残疾人流动眼科医院”,更加全面、及时、高效地为各地农村白内障患者服务;贫困肢体残疾儿童免费矫治手术项目从2005年开始实施,累计筛查肢体残疾儿童4500余名,共筛查出符合手术指征的残疾儿1000余例,投入资金近50万元;已正式启动脑瘫儿童康复训练及残疾预防项目,对60名脑瘫儿童进行初期筛查,有21名脑瘫儿童接受项目训练;作为“十一五”省级孤独症儿童训练试点机构,进行了孤独症儿童的康复试验与摸索,并与陕西省孤独症儿童家长联谊会进行沟通,希望通过家长课堂的方式为孤独症儿童提出帮助;认真做好《JICA中国中西部地区康复人才培养项目》的准备工作,建立康复人才培养的平台。2008年项目重点是建立远程教育网络平台,多媒体教室与电子图书馆。同时培养1—2名骨干师资人才,为项目的顺利实施做好组织机构、基本设施和人员的准备。

  我省残疾人康复中心三级中心创建工作历时近3年,该项工作得到了省残联领导的高度重视,在省残联康复部的支持与帮助下,该项工作2006年、2007年连续2年被省政府列入为全省残疾人做十件实事之一,安排专项资金175万元,明确要求中心在今年年底前完成三级中心的达标验收。

  为完成此项工作,我们对照《全国省、市残疾人康复中心达标标准》的具体要求,坚持实际,实效,实用,最大限度地服务于残疾人康复需求的原则,按照中心五年发展规划,成立了领导机构,制定了创建实施方案,在去年工作的基础上,完善中心组织机构、人才梯队、技术水平,设备配置框架。目前中心康复业务用房面积达9701平方米,开设康复业务科室11个,康复床位设置120张,直接从事康复工作专业技术人员23名,康复设备配置在全省处于较领先水平,开展康复业务涉及各类残疾人的康复需求;建立全院的康复查房制度,将康复服务到每个临床科室病人床前,形成了康复医疗相融合的管理模式。

  四、开展基层培训,加大对基层康复工作的指导与康复技术的辐射。

  目前我省残联系统康复人才近4000人。其中康复管理人员,包括省、市、县(区)各级残联分管康复工作的理事长,康复管理职能部门负责人和工作人员及各级残联所属的康复业务机构领导班子成员近300人;各级残联所属康复业务机构从事残疾人康复服务的专业技术人员近2000人(其中本中心105人,其他分布在聋儿康复中心20人、残疾人辅助用具指导中心20人、11市(含杨凌区)及107个县(区)5类残疾人康复技术专业指导中心1770人,以及各类托养机构专业技术人员等);社区康复协调员1599人。根据每年的培训计划,培训人次有限,所以康复人才的培训需求很大。培训工作主要进行了在我省残联系统进行系统内学分制管理,我们实施的“康复培训服务到基层”项目,就是寻求将康复技术如何更直接、更准确地服务于残疾人的方法和途径。

  五、经验总结

  通过几年来康复工作平台的逐步搭建与不断开展,主要经验在于采取了以下措施:

  1、政府支持、领导重视、部门配合是保证。

  回顾几年的康复工作,我们感到省政府、省残联党组、理事会对中心的发展给予了高度的重视与支持,在2007年省政府为残疾人办的十件实事中三件是通过省中心完成的;只要是省中心能开展的康复业务,有了项目优先考虑省中心;在张伟副省长的关怀下,洪理事长亲自协调,帮助省中心解决了住院楼部分建设资金的遗留问题,分2年为中心解决资金1500万元,为中心的后续发展减负松绑奠定了基础;为了能使更多的项目在省中心得到实施,省残联领导带领中心领导到中国残联、中康、中康社进行汇报、申请,通过项目带动战略促进中心的进一步发展,为各项康复任务的全面开展提供了政策上、经费上的保证。

  2、进行资源整合,加快中心软硬件设施的改善。

  中心在现有医疗业务用房基础上进行调整,除康复训练科外,增设了儿童康复训练场所,将脑瘫儿童训练室、智障儿童康复室、心理康复室、PT、OT、ST等分设;投资100多万元新建了多功能厅作为基层康复培训场地,目前直接用于康复业务的用房面积达到4000平方米以上。严格按照政府采购程序完成康复设备的招标采购。配备肌电诱发电位工作站、极超短波治疗仪、骨质疏松治疗系统、临床诊断型电测听仪、全功能中耳分析以及脑瘫智障儿童康复训练的康复器材用品和特教设备,为康复业务的全面开展提供硬件支持。

  结合医院现医疗资源进行整合。设立康复门诊、脑瘫智障儿童康复科(康复训练室、游戏活动室)、康复评定科、盲人按摩门诊、低视力康复科(助视器验配室、视功能训练室)、脊柱截瘫康复科、骨关节康复科、神经康复科、残疾人流动眼科医院、耳鼻喉科、基层康复指导部、心理咨询门诊等有关综合业务科室,开设直接从事康复业务病床120张。

  3、重视中心内部康复技术人才的培训,不断提高康复技术水平。

  按照人员设置标准要求,医院将引进的两名儿科医生,分别送到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和中国康复研究中心脑瘫训练科进行为期半年的培训;编印了《区县级社区康复协调员培训教材》、《康复护理常规》和《实用康复治疗技术》三本教材,将“以医疗带康复、以康复促医疗”的理念具体化、规范化;开展院内康复专题讲座15期,医护人员参加培训达3000多人次,并给参加培训的医护人员计入学分,与职称评定相结合;新招聘的毕业生岗前培训要求熟悉与了解相应临床科室的康复技术;提高全院医护人员的康复知识水平。

  4、完善制度、明确职责、不断完善中心发展的长效机制。

  为发挥好省中心的技术资源作用,形成中心良性发展的长效机制,制定康复训练的绩效考核制度,签订中心与科室两级康复业务目标管理责任书;明确康复训练、评定业务的岗位责任、工作流程、信息管理、转介服务等一系列制度,并将制度落实情况与当月科室奖金、科主任季度奖金系数挂勾,既考虑经济效益,又兼顾社会效益,以尽快形成中心在西安医疗市场的特色竞争优势。

  5、坚持“医疗带康复,康复促医疗”,实施康复项目带动战略,形成康复特色,成为全省康复专业技术的示范窗口与技术资源中心。

  2007年省卫生厅接待纳米比亚国家大使考察学习陕西省康复工作时,省卫生厅医政处推荐来省中心考察,说明中心的康复专业特色得到了卫生部门的肯定;一批康复专家得到政府和各界友人的认可。香港李兆基先生来西安时,省政府专门指派康复科李树伟主任担任其康复保健医生。李主任的精湛技术得到了很多社会名流的认可。

  “流动眼科医院”的建立、白内障复明手术费用纳入新农合报销范围,使老百姓真正得到了实惠;彭秧生业务副院长的小切口白内障复明手术得到了全省老百姓的认可,从而也带动了我中心的眼科从无到有,取得了长足发展。2007年创下年收入137万元的业绩,被评为全院先进科室。

  中心举办的康复专业技术培训班首次可以授予卫生部门规定的省级培训学分。科研工作取得突破,经省科技厅批准,我中心与西安交大合作的“脑瘫儿童康复治疗中运动功能的量化评定”项目被确定为2007年省部级科研项目,这是中心(医院)建立近40年来第一次获得省级科研立项。同时医院还与陕西中医学院签定协议,作为其康复专业教学实习基地,提升中心(医院)的整体水平。

  六、存在问题及建议

  在康复工作的开展中,中心还面临着以下几个问题:

  1、医院由陕西电子医院整体划归省残联成为省康复医院后,服务的对象由单纯面向广大社会患者变为主要为全省249万残疾人提供康复服务与训练,同时指导全省基层康复机构与社区开展残疾人康复工作。服务对象的变化,业务职能的扩大使原有的工作人员不能完全满足日益发展的业务需求,特别是高层次康复专业技术人才严重缺乏。

  2、康复市场的开拓如何与新农合、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建立、商业保险等国家政策的对接还没有理顺,康复项目医疗费没有进入报销范畴。

  3、按照长远发展规划,康复场地严重不足,还有求于政府基建立项。

  4、社会对残疾人康复宣传工作较为薄弱,许多残疾人及其亲属,和有康复需求的人不了解,康复意识不强,重治疗,轻康复。不知道康复业务与性质,影响了康复业务再拓展。

  建议通过此次对全国省康复中心的评审,能进一步促使残疾人康复工作规范化、科学化。同时建议将评审验收合格的中心颁发由卫生、残联双部认可的牌证,并报同级物价部门备案,在国家公立医疗康复机构改革政策还未出台前,套同级医疗机构同类级别收费标准进行收费,有利于专科性的康复业务可持续发展。

  二零零八年四月二十一日

版权所有:陕西省康复医院  地址:西安市电子城电子二路52号  邮编:710065
电话:029-88210679(患者咨询)  029-88226730(院办)  029-88217822(医务部)  029-88248120(急诊办)
投诉电话:029-88239286(工作时间)   18066510190(值班时间)
医院邮箱:sxskfyy@126.com  院长邮箱:sxskfyy@163.com
陕ICP备13001022号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0271号

绿色通道
咨询电话
88210679

微信预约

支付宝预约